劳务门户网物联网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 028-68098009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动态
东西劳务协作输出返乡双稳
 [打印]添加时间:2021-03-20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15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带来较大压力,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面临较大挑战。劳务输出大市甘肃省定西市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最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科学研究制定政策,深化扶贫协作,从稳定外出、承接返乡、就近就地就业等方面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工作。目前,全市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0.32万人,其中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5.38万人,就近就地就业20.29万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出务工者留得下、干得好、收入稳
    定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220万农村人口中,劳动力约有130余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约有70余万人。这些富余劳动力每年都要靠外出打工赚钱。”定西市劳务办主任宋学龙说,疫情发生后,定西及早部署,“点对点、一站式”组织农民工返岗就业。2月19日,定西市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东西部劳务协作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就业的通知》,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赴福州返岗务工。
    2月21日,来自安定区石泉乡上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努杰和519名务工人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0人)乘坐首趟复工高铁专列到福州。如今,他在福州兆元光电厂工作已近6个月,“平均每月能赚4600元-4800元,有的时候能到5000元,我很满意。”张努杰说。
    “2月25日,定西市召开劳务输转促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措施》等‘1+6’政策措施文件。”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树权说。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定西市坚持把贫困劳动力组织化输转作为转移就业的关键性举措,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原则,制定一系列“硬核”举措,以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支持贫困劳动力赴福州返岗务工就业为重点,采取包乘免费高铁专列、包客车、包列车车厢等“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的方式,科学有序组织城乡劳动力返岗务工,共发送高铁专列6列、普通火车专列1列、包列车车厢18节、包客车247辆,向福州、新疆、浙江、江苏等地输送劳动力14173人,输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387人,让贫困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有效帮助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务工保收。
    “最近我对接的企业增加了生产线,岗位急用人,今年政府组织输转的力度较往年大,连我都招不到人。”定西市优职招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雪辽军最近很头疼,他给江西一家公司代理劳务招聘,急需招聘1000人,几天下来才招了20人。
    在定西陇西县通安驿镇劳务工作站,记者看到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劳务输转“百企万岗”信息表,福州市连江县一家企业招聘操作工50名,月收入3500元-4500元,联系人是陇西县派驻福州连江县的劳务专干张妍,同时显示另一家企业招聘10名操作工,月收入可达5800元。“现在发愁的是招不到合适的人,能出去务工的都送出去了。”工作站劳务专干张志文说。
    陇西县劳务办主任陈国柱介绍,目前全县共联系“百企万岗”复工用工企业288家,提供工作岗位29589个,已输转劳动力12.93万人,其中输转贫困人口4.41万人。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转6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96人。
    “为了能让定西籍务工者在福州企业留得下、干得好,福州市针对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出台了务工补贴政策,定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首次去福州就业的,发放1500元生活交通补贴;连续就业满3个月,发放3000元岗位工资补贴;稳定就业连续满6个月,再补贴9000元。”市劳务办副主任张海军说,自2017年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开展以来,定西累计向福州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1529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327人次,直接带动2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返乡回流者有业就、有钱挣、能脱贫
    8月是定西夏菜收获的季节,在安定区香泉镇润鑫蔬菜保鲜库,每天收菜、拉菜的车辆来来往往,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刚刚工作7天的贫困户马金龙。
    马金龙38岁,是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一社村民,之前他和妻子在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一个乡镇上开了4年拉面馆,每年收入3万-4万元,房租7500元。
    今年春节夫妻俩回家过年,不料一场疫情将拉面馆的开张时间延期到了4月。“两个多月没开张,开张后吃饭的人又少了,赚的钱还不够交房租,于是我和老婆决定关门。”马金龙说。6月,夫妻俩从天水回到了老家,在保鲜库干起了垃圾清扫工作,每天有150元收入;妻子在周边菜地打零工,一天能赚100多元。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定西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广泛收集省内外企业用工信息,全面推广应用农民工“务工二维码”,使劳动力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就业信息。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7场次,304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需求1.5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880人。
    此外,定西还切实抓好培训服务。“从贫困劳动力现状出发,通过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模式,定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与就业创业良性互动。”承担就业培训的市理工中专副校长李斌说,目前已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5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8万人,线上培训参与人数超17万人次。
    与马金龙相比,黄瑰返乡的时间更早一些。黄瑰54岁,是安定区葛家岔镇康乐村村民,2016年他返回家乡,并于次年在区亿联商贸城开了一家地板销售门店。今年受疫情影响,黄瑰的店3个月无法正常经营。4月10日正式开业后,到店的顾客也比往年少了。
    正当黄瑰为了周转资金发愁时,他在手机上看到了定西人社创业担保贷款的公告,于是申请了15万元创业贷款。“这笔钱让我在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希望,下一步打算先把生意盘活,再想办法赚钱。”
    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定西狠抓兑现,积极落实各类就业扶贫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5亿元,吸纳带动就业4138人。据了解,定西市目前返乡回流的有18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8人,通过“一对一”帮扶,已有1225人二次就业。
    灵活就业者离家近、活好找、得现钱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在安定区西岩路和永定中路交叉口,近百名务工者陆续来到这个自发的劳务市场临时找活儿干,当有临时用工的招工车辆来时,揽活儿的人马上围拢上去问价格。
    刘芳(化名)是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村民,丈夫身患疾病,儿子正在考研,刘芳无法外出务工,每天到这里找些零工干。“现在主要做些收芹菜的活,每天150元-200元,有合适的就去做。丈夫身体差,在一个单位看门,每天能有180元收入。”刘芳说。
    记者早上6点多来到劳务市场时,大部分人已经找到活儿走了,留下徘徊的都在等价格更好的雇主。
    “为了让出不去的人找到活干,定西鼓励就近就地务工。”宋学龙说,定西要求市内用人企业、重大工程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优先吸纳本市受疫情影响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餐饮服务业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共吸纳带动10.76万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54万人;市内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吸纳本地务工人员9.5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23万人。
    面对疫情给建档立卡零输转家庭带来的影响,定西深挖自身潜力,积极开发公益岗位。以通渭、岷县两个未脱贫摘帽县为重点,统筹开发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乡村绿化员、全域无垃圾管理员等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零输转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今年新开发岗位7937个,其中临时性乡村公益性岗位2361个,共带动234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6000元。同时,积极推进“爱心发屋”理发员试点工作,已在全市挂牌运营1646家。4月,香泉镇陈家屲三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飞虎成功应聘上了爱心理发员的职位,每个月能有500元收入。
    在陇西县晨鑫源扶贫车间,有一条特殊的制衣生产线,生产线上136名就业者都是“陪读家长”。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除了在城里照看上学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闲着的。扶贫车间根据订单数量灵活设计他们的上班时间,让这些陪读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班时间,计件结算工资。”扶贫车间负责人汪有明说。
    临近中午,记者在车间里见到了莫润红和她的两个孩子。“以前我出去打过工,现在结婚生了俩小孩,出不去了。在扶贫车间上班,能照顾孩子,每个月还有两三千元收入。”莫润红说。
    “定西市坚持把扶贫车间作为吸纳贫困劳动力特别是滞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重要载体,依托全市中药材、畜草、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大力推动‘扶贫车间’建设。”陈树权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扶贫车间296家,今年新建57家,已复工复产294家,复工复产率达99.3%,共吸纳带动就业100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