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门户网物联网现全面招商,热烈欢迎! 028-68098009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关注|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你应该了解更多
 [打印]添加时间:2022-05-13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9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在外工作。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000.15万人次。
 
  今天就跟随小商一起来看看,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吧!
 
  对外劳务合作是什么?
 
  对外劳务合作指组织劳务人员赴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为国外的企业或者机构工作的经营性活动。
 
  为什么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就业形势本就严峻,且劳动力市场区域不平衡,局部地区就业需求不足,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或将使劳动力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都发生变化。
 
  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对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带领人民脱贫致富、深化双边经济合作都存在积极作用。
 
  劳务人员都去了哪些国家?
 
  2019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8.75万人,主要合作地区依旧集中在亚洲。
 
  2019年对外劳务合作当年派出劳务人员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2019-2020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
 
  接受中国劳务人员数量位列前十的目的国别地区是: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老挝、巴拿马和巴基斯坦。
 
  至2019年期末在外劳务人员共99.21万人。其中,亚洲地区有各类劳务人员71.11万人,占期末在外总人数的71.7%。
 
  2019年对外劳务合作期末在外劳务人员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2019-2020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
 
  2019年期末接受对外劳务人员数量位列前十的目的国别地区是:日本、中国澳门、新加坡、中国香港、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老挝、安哥拉和马来西亚。
 
  分布在哪些行业?
 
  我国在外劳务人员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三大传统行业。
 
  2019年,在这三大行业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的合计人数为71.89万人,占全部在外劳务人员总数的72.5%。
 
  其中,建筑业期末在外劳务人员42.55万人,制造业期末在外劳务人员15.85万人,交通运输业期末在外劳务人员13.49万人。
 
  2019年对外劳务合作在外劳务人员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2019-2020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
 
  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9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之年,而对外劳务合作和脱贫攻坚战相结合,更是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人民走出国门,促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劳务扶贫当年派出贫困地区劳务人员40950人次。其中,74.4%来自河南省、陕西省、湖南省、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四川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苏等省的贫困地区,期末在外贫困地区劳务人员13.6万人,同比增加36294人,涉及1054个贫困县,分布在193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对外劳务合作扶贫人员主要来源省份
 
  (资料来源:2019-2020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
 
  就地区分布而言,我国在外贫困地区劳务人员主要集中在日本、新加坡等经济发达的国别市场,高工资、有发展前景等特点有利于我国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且成效明显。
 
  2019年在外贫困地区劳务人员国别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2019-2020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
 
  未来发展走向是?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劳务市场的一个显著趋势是——普通劳务占比逐步降低,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报告显示,OECD国家引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已超过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外籍工人仅占10%左右,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劳务需求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环保工程等朝阳产业需求增多,并逐步取代传统的建筑、土木行业。而我国在外劳务人员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行业,以非技术工人为主,输出的高级劳务人才占比偏少。2019年,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在外劳务人员比例在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教文卫体业更是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因此,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要在日渐激烈的国际劳务市场竞争中占得优势,推动向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劳务市场转移,就要注重高质量的发展,要在保证传统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在行业领域上向中高端拓展。重视人员技能素质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外派劳务人员。通过与大中专、职业院校合作,提升劳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育、储备高技能的海外就业劳务资源,将劳务输出人员从熟练工人为主逐步转向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为主,从而保证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稳步、持续发展。